民俗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月18日下午,经贸管理学院荣幸地承办了温州市民俗学会专家座谈会。本次座谈会汇聚了来自各领域的民俗学专家,共同探讨高职院校师生培养的新路径。
会上,各专家纷纷发言,共同交流温州民俗文化发展进程,并肯定民俗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专家们一致认为,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加强师生的文化熏陶,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
林亦修教授表示民俗研究要考虑三方面问题:一是没有一个文化是单一,因此在研究民俗文化时一定要考虑地方文化的整体性。二是要输出理论思想和观点,促进社会文化发展。三是要考虑呈现方式,民俗文化以文字、美术或活动形式,必须要展示给广大群众。
民俗学会会长潘一钢教授总结了过去一年学会研究成果,并对新一年研究指明了新方向。他表示区域节日文化、古村落、民间文学、百工之乡等四方面研究目前处于热点状态,经贸管理学院既有研究农村文化的科研能力又有旅游资源普查后的数据基础,研究温州民俗文化大有可为。他鼓励在校师生应成为民俗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通过参与民俗活动、研究民俗文化,更加深入地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这将有助于扩大民俗文化的影响力,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陈国胜院长指出,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要将民俗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培养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深谙民俗文化的新型高素质人才。学院作为本次座谈会的承办方,将认真吸纳与会专家的建议,进一步强化民俗文化教育,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为温州市乃至全国的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会后,民俗专家集体参观学校校史馆。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学院师生培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经贸管理学院后续将继续携手温州市民俗学会,共同探索高职教育的新模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